网站首页 注册会员 登陆论坛 搜索帖子 最新帖子 最热帖子 风数文化 真亮心情 陆新瑾诗歌
 
论坛首页回到老时光 → 当前帖子
 
题目:推出另一位朋友的回忆录,看看里面有没有你和我∶)005 回复: 5 浏览: 6472
^_^!
表情: 作者:杜鹃 时间 2009-6-15 18:02:11 序号:3605
 
  大约是在一九六五年间,不知怎么我们一日三餐的主食经常吃面粉。我家面粉的吃法只有两种,一种是下面疙瘩吃。先将面粉放在碗里,加盐,加水,搅和成面糊。侍菜汤(即先把青菜放油锅里炒一下,然后加水)烧开后,用筷子把面糊一朵一朵地夹进汤锅里,煮熟即可。
一种是摊饼吃。在铁锅里放油少许,然后把搅好的面糊之一部分夹进锅里,用铲子将面糊摊平、摊薄、摊成圆状,同时要上下两面翻动几次,用小火烙熟即可。
最佳的吃法是下一些面疙瘩,再摊几张面饼,两者结合一起吃,干湿搭配,口感舒适。我奶奶只会做这两样面粉食品,若把面粉给北方人来做吃的,那么他们会包饺子、蒸馒头等,弄出许多花样来。
小人嘴馋是一种天性,除了在家一日三餐外,平时也想吃些糕点和零食。于是食品店成了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但因为身上没有几个钱,所以我们到那里去大都不是为了享口福,而只是为了饱饱眼福而已。
店里出售的饼干有很多品种,其中有苏打饼干,还有一种儿童饼干,做成鸡、鸭、狗、兔的形状,或做成ABCD字母的形状。饼干有散装卖的,也有装在饼干箱(用铁皮做成的盒子,外表涂有彩绘图案)里卖的。饼干装在饼干箱里卖,档次就提高了许多,还可用于送礼。
比饼干体形大许多的叫饼,烘制方法也有不同,面子上撒有芝麻的,叫麻饼;面上撒有瓜子仁的,叫果仁饼。蛋糕有两种,一种外表是淡黄色的;一种是咖啡色的。形状比饼小一些,层层叠叠地堆放在柜台的橱窗里(那个时候的食品不讲究什么保质期,但要论及食品的安全,现在还是不如过去)。还有云片糕、绿豆糕等。其中绿豆糕最为诱人,表面上油汪汪的,是我最喜欢观赏的食品,并为之垂涎三尺。
依我们当时的财力只能偶而买些糖果和蜜饯来吃。
糖果有好几个种类,最多的一类是用糖纸头包裹后两头一拧的什锦糖。这种糖从包装纸上来分有玻璃纸和一般纸两种;从内容上来分有软糖和硬糖两种。通常来说,软糖和玻璃纸包装的糖要比硬糖和一般纸包装的糖要高级些。这类糖果有许多生产厂家,根据配方的不同又生产出各具特色、各式各样的品种。
有一类叫卷子糖。由十二粒象棋子般大小的硬糖叠在一起,用包装纸卷起来(样子就像银行里未拆封的硬币)。卷子糖包装纸的里层是涂锡的复合纸;外层是蜡光纸,上面印着各种漂亮的图案,以及商标和厂名等。我记得其中有一种图案,描绘的是孙悟空扛着金棍棒腾云驾雾的形象。我的表伯父每次来我家玩,都给我们小孩带这种卷子糖吃。有一回他来玩,在与我奶奶闲聊时说起北京发堀了一个古代皇帝坟墓的事。说墓道里原先就设置了许多机关和暗器,所以挖墓的时候非常惊险等等,我在一边也听得很入神。
有一类叫粽子糖。顾名思义,此糖的形状像粽子,它没有包装纸,赤身裸体地装在玻璃瓶里。直到出售时,才把它们放进纸袋里或包在三角纸包里。
有一类叫弹子糖。形状与脚踏车轮轴里的钢珠般大小,五颜六色、花花绿绿。这种糖多数是在路边的摊贩手里买卖,小贩们用一把特制的铝铲,铲起一锹弹子糖后抖动一下,因为铲子上面打了一定量的洞眼,所以抖动以后铲子上的弹子糖正好分别嵌在每个洞眼里,其它多余的弹子糖则被抖除,可见这是买卖弹子糖时很有效的一种定量方法。
有一类叫棒头糖,类似于棒冰的吃法。
有一类叫冰糖,它虽然已被糖果边缘化,但我们有时也从家中的糖缸里拿它含在嘴里,当糖果吃。
有一类叫食糖,有粗砂糖、棉白糖和红糖等。这类糖不属于糖果,但我们有时也把家里的红糖用调羹勺出来吃,聊以解馋。
有一类叫泡泡糖,也就是口香糖,这只是借了糖的名义,也不属于糖果一类。
还有叫宝塔糖的,用来驱除蛔虫。圆锥体形状,外表有许多皱纹。这种糖本来应该是放在药房里出售的,却鱼目混珠地与食品店里的糖果一起卖,就把它算作是食疗吧。
糖是甜味的代表性实物,甜味又是通常五味中最受人喜爱的。人在幼小的时候都是喜欢吃糖的,那个时候大人哄小孩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说:买糖糖拨侬吃。再说那个时候物资匮乏,在送礼上,在节日里,糖果都是唱主角的,人们在结婚时发的也是喜糖。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现在这种糖文化已经大为衰退,糖果己经没什么人吃了,结婚时发的喜糖也早已改成发巧克力了。
最适合我们小人消费的是蜜饯类零食,既好吃,价钱也不贵。食品店里的蜜饯品种很多,通常有甜支卜、咸支卜、拷扁橄榄、香草橄榄、话梅、杨梅、山楂片等。都用巴掌大的草纸定量包装,包成一个个三角包出售,每包五分钱。还有杨桃、桃爿、苹果脯等,则要一角钱一包。除了蜜饯外,五香豆、盐炒豆、椒盐花生、鱼皮花生等,价钱也不贵。牛肉干要贵些,二角钱一包,有五香牛肉干、咖喱牛肉干等。
我们一般是买五分钱一包的蜜饯吃,而且需要一分钱、一分钱地集腋成裘攒下来。一次过钱够数的,只有到外婆家去玩时,家长都要给我们车钱。我们有时就不乘车子,走着去,把省下来的车钱——五分钱买一包橄榄,边走边吃。到外婆家共有五站路;一包橄榄有五颗,思想上规定,每走一站路吃一粒,正好走到吃完。
也曾尝试过乘车逃票的办法,好把车钱省下来买吃的。61路公共汽车的车身很短且只有一个门上下客,卖票员就坐在门口,每个上下的乘客他都看得清清楚楚。我们竟然还敢在他的眼皮子底下逃票,实在是“一叶遮目,不见树林”的做法,所以只逃票成功过一次,第二次就被卖票员从人堆里给揪了出来,从此以后我们就不敢再逃票了。
除了说吃的外,也要说说儿童玩具。在平凉路上“杨百”(市百三店)的二楼,有规模较大的玩具柜台,品种也较多。在高档的玩具里,有外表喷涂油彩的铁壳汽车,上了发条后会满地跑,有的还会撞墙后自行拐弯;有彩绘的铁壳小鸡或青蛙,上了发条后会在地上蹦达;有彩绘的铁壳冲锋枪,扣动板机会发出“哒哒”的射击声,枪口处还有红光一闪一闪;有洋娃娃,穿着华丽的蛋糕裙,瞪着大眼睛,眼睫毛很长。把她躺倒时她还会闭上眼睛,若拍她的肚子,则会发出“呜哇、呜哇”的声响。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一般的家庭都买不起这些上好的玩具,通常只是买一副积木让孩子搭着玩(积木里也有从简单到复杂好些品种,价钱也因此高低不等)。我们家里就没买过什么玩具,我们用纸头折一架飞机;用绢头(手帕)卷一只老鼠;把家里所有的凳子、椅子排成一列当火车开,也照样玩得很开心。有的人家,做父亲的可能会削一把木头手枪给家里的男小人玩;做母亲的可能会缝一个布娃娃给女小人玩,都不用花钱,也能其乐融融。
说到玩具娃娃,我想起雨果在《悲惨世界》一书中的一段话,颇有意味。他写道:“娃娃是女性童年时期的一种最迫切的需要,同时也是一种最动人的本能。……一个没有娃娃的女孩和一个没有孩子的妇女,几乎是同样痛苦的。”
大约到了一九六四年的秋天,我们家马路对面的那片农田就开始被平整掉了。然后是在这里挖地基、埋管道,开始建造楼房。某天,我们下午放学后,正好看到一辆挖土的翻斗车在挖地基时突然翻倒在地。据说是挖到了地底下埋着的一具棺材,于是有的大人就说这是鬼魂在作祟。
在一九六五年五月的一天半夜里,我们在睡梦中都被马路上救火车的警报声所惊醒。睁开眼一看,只见房间的墙壁上闪动着暗红色的光亮。我们马上从窗户望出去,发现原来是正对面远处的上钢二厂失火了,熊熊的烈火冲天而起,火光映红了半边天空,也映射到了我们这里。
我们楼下控江路的西头与大连路交接处的东南角上正好有一个消防大队。当时火警报警电话的号码是“09”,接到报警的红色的救火车一辆接一辆地从西边沿控江路开过来,赶往出事地点。寂静的夜空中,一阵紧似一阵地响彻警报声。接踵而至的是新华医院开出的救命车,摇着铃铛一路狂奔。之后还有其它的一些车辆匆匆驶过。我们睡意全无,趴在窗台上看了好一会,每个人的脸上都被映得火光熠熠,这可能算是真正的“隔岸观火”。
我们在早上上学前,照例都要先在校门口外的一条小路上集合,然后才列队入校。第二天的早上,我们在排队集合的时候,大家都说起昨天夜里失火的事,议论纷纷,觉得这场火真是烧得太大了。边说边回过头去看看身后不远处的上钢二厂,火已被救灭,有几处还在冒烟,原本高大的厂房烧得只剩下像鱼骨架一样。
我们家全部搬到控江大街的新居后,平凉路“新华里”的旧居就暂时交由我大伯家居住。到了一九六五年秋天的时候,我父亲单位要收回那里的房子,这样一来,我大伯家就没地方 住了。他们家这时已从三口人发展到五口人(分别在1959年和1962年出生了我堂妹和堂弟);我们家这时也已壮大到八口人。考虑到我们这边的实际困难,我父亲单位就把我家隔壁408室的办公室撤了,并把这间房子也分给了我父亲,我父亲再把这间房子给我大伯一家住。于是他们就从“新华里”旧居撤了出来,搬到这里又与我家住在了一起。
我堂姐这时正在读小学六年级(上),迁居后她就转到了我们这里附近的长岭路小学就读。我们两家的小人加起来共有八个,白天里除我等三人上学外,其余五个都在家由我奶奶带着。我们放学回家后则全部到齐,晚饭后洗脸的时候,八个小孩排好队逐一进行,我五妹年纪最小,排在最后,一盆洗脸水洗到她时水已脏得发黑。
一九六四年十月,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上演,引起轰动,里面包含的许多歌曲开始在社会上广泛传唱。与此同时,走红的还有歌剧《江姐》,其中的主题歌“红梅赞”也成了众人喜爱的流行歌曲:

红岩上红梅开(哎),千里冰霜脚下踩(哎),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哎)。……

到了一九六五年,《红旗》杂志第三期还选载了近几年来在群众中比较流行的十三首革命歌曲。这些歌曲我们当时基本上都学会了唱,其中有的歌还唱了好多年,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标记上了时代的音符:

1.大海航行靠舵手一一郁文词 王双印曲 (下文另有叙及。)
2.社会主义好一一希扬词 李焕之曲 (注:主旋律歌曲之一,最近的一次演唱是在2009年上海庆祝解放六十周年的文艺晚会上。)
3.我们走在大路上一一李劫夫词曲 (注:文革后此歌一度受禁,李劫夫问题解决后遂开禁。最近的一次演唱是在2009年上海市庆祝“五一”歌咏大会上。)
4.工人阶级硬骨头一一希扬词 瞿维曲 (注:工人歌曲的代表作之一,最近的一次演唱是在2009年上海庆祝解放六十周年的文艺晚会上。)
5.社员都是向阳花一一张士燮词 王玉西曲 (注:人民公社取消后,这首歌就过时了。)
6.三八作风歌一一夏冰编词 徐俊曲 (注:所谓“三八作风”是林彪概括的,因此,“九一三”后这首歌就不唱了,“三八作风”也不提了。)
7.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一一李之金词曲 (注:时有演唱,最近的一次是在2007年中央纪念建军八十周年的文艺晚会上。)
8.为女民兵题照一一毛主席诗 李劫夫曲 (注:与毛主席语录歌一样,已成为历史歌曲。)
9.学习雷锋好榜样一一洪源词 生茂曲 (注:雷锋歌曲的代表作,传唱至今。)
10.高举革命大旗一一芦芒词 孟波曲 (注:主旋律歌曲之一,时有传唱。)
11.我们是共产主义按班人一一周郁辉词 寄明曲 (注:文革后荣升为中国少先队队歌。)
12.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一一光未然词 瞿希贤曲 (注:形势变化,自然淘汰。)
13.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一一乔羽词 时乐濛曲 (同上)

对于我个人的记忆而言,在一九六五年的时候,我印象最深也最喜欢唱的,是下面这首歌:

麦浪滚滚闪金光,棉田一片白茫茫,丰收的喜讯都处传,社员个个心欢畅,心欢畅。……

即便是现在唱起这首歌,我还能回想起在动荡年代开始前那些最后的宁静、温情的日子,脑海里还能浮现出那一幅幅金黄色色调的、朦胧的历史画面。其实以上这种祥和气氛的记忆只是我们小孩子的印象,而对于大人来说,到了一九六五年这一年,他们己经普遍地感受到世道开始不太平了。

2009年5月

表情: 作者:听竹 时间 2009-6-16 19:42:37 序号:3624
^_^!
回复内容:
  我们经历过的那个年代。
表情: 作者:杜鹃 时间 2009-6-16 21:08:00 序号:3634
^_^!
回复内容:
  这个回忆拆成五页才发上,要照听竹的眼力要拆成十五页了。他共写了有六大章了吧,我下次拆得再多一点!
表情: 作者:辛鸣 时间 2009-6-18 12:10:42 序号:3653
^_^!
回复内容:
  麦浪滚滚闪金光,棉田一片白茫茫,
似乎是一部记录片的插曲,后来流行起来.电影叫"革命赞歌"吗?
真的要感谢此人,是在记录历史.点点滴滴在心头.
表情: 作者:辛鸣 时间 2009-6-18 12:16:52 序号:3654
^_^!
回复内容:
  1965年11月还是12月的一个日子,老师把我和另一个同学留下,到晚上与教工一起听传达,"文革"的前奏开始了......
表情: 作者:joycat 时间 2009-6-19 23:35:58 序号:3675
^_^!
回复内容:
  真是结棍,哪能都记得噶清爽啊,猫咪最多记得十分之一~~~~~
 
表情
插入
上传
内容
  请注意:本论坛设置游客不能发帖子。回复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