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注册会员 登陆论坛 搜索帖子 最新帖子 最热帖子 风数文化 真亮心情 陆新瑾诗歌
 
论坛首页多彩上海滩 → 当前帖子
 
题目:储有明:话说”上门厨房办筵席” 回复: 0 浏览: 2759
^_^!
表情: 作者:储有明 时间 2016-12-5 21:33:40 序号:7573
 
  话说”上门厨房办筵席”

储有明/文

人生在世,“衣、食、住、行”,缺一不可。尽管孔子说过君子要“远庖厨”之类的话,但即使像鲁迅先生这样的文坛巨宿,也免不了会在《日记》中提到“庖厨”,提到吃。

偶检《鲁迅日记》,其1934年12月30日记载了他请梁园豫菜馆厨师到虹口大陆新村自己的寓所举办家庭筵席的情况:“晚属梁园豫菜馆来寓治馔……喝席共十二人。”所谓“来寓治馔”,就是由菜馆的厨师们挑着满盛烹饪器具的担子,乃至镌刻着菜馆名称的碗筷之属,到客户的家中去烧菜肴、办筵席;这在饭店业内称为“出担”或“下灶”。这种服务特色而今几乎已成绝响,当下80后90后的年轻人,不要说没有见过,恐怕连听都没有听到过呢!而在笔者龆龄时,倒是恭逢过这样的家庭盛宴的。

要举办这样的家庭盛宴,其寓所必须有相当大的空间。我去赴家宴的这家亲友,住的是独门独户的花园洋房;其场面和气派,与茅盾小说〈子夜〉中吴逊甫的公馆相埒,并无丝毫逊色。

记得那是一次为老长辈举办的寿宴。客厅里贺幛、贺屏、贺联挂得象彩旗,几案上寿桃、寿糕、寿面堆得象小山。老寿星穿着鲜亮簇新的古铜色“万寿”织锦缎袍,莞尔而笑地端坐在紫檀木太师椅上,接受着来宾们的鞠躬与叩首。

亲友家也有与我年齿相若的孩子,彼此原本都是认识的,只是平时不大有机会见面而已;难得聚在一起,自然分外高兴。玩厌了各种游戏后,亲友家的孩子便带我们到厨房去看大师傅们烧菜;说这些大师傅都是从“莫有财厨房”请来的,连切菜的刀、炒菜的勺,以及台面上的碗筷,也都是他们挑着担子送来的。

小孩子们对第一次见到的事,总会感到十分新奇;事过境迁,当时吃的什么佳肴早已印象淡漠,而厨师们在厨房内刀兵齐下的忙碌场面却至今还记忆犹新。

饭店业这种上门承办筵席的服务特色恐怕也由来已久了,至少在宋代人的著述里就有相关的记载。近阅〈宋稗类钞〉,读到一则“都下厨娘为婺人某官上门治馔”的记载。“都下厨娘”就是当时南宋偏安的首都临安城里的女厨师;“婺人某官”指金华一带的地方官太守。这位“婺人某官”,出身寒素,一朝富贵,“念昔留某官处晚膳,出都下厨娘烹调极可口”,就托人物色。不久,果然有都下厨娘带着餐具上门来办筵席;只见她“发行奁,取锅铫盂勺汤盘之属……璀璨溢目,皆白金所为,大约计六七十两。至于刀砧杂器,亦一一精整;旁观啧啧。厨娘更围袄围裙,银索攀膊,掉臂而入,据坐交床。徐起取抹批脔,惯熟条理,真有运斤成风之妙……凡所供备,芳甘脆美,济楚细腻,难以尽其形容。食者举箸无余,相顾称善。”这段记载,绘声绘色,以一千年前的详实史料,为饭店业这种上门承办筵席的服务特色张本,更为其历史之悠久增添一有力之佐证。

文革中大走红的“样板戏”〈沙家浜〉,是根据沪剧〈芦荡火种〉移植改编的。我看过〈芦荡火种〉最早的演出本,其中有阿庆嫂为胡司令的婚宴请来的江南名厨。这些由新四军伤病员乔装改扮而成的大师傅们,都是挑着锅碗瓢盆等烹饪器具进司令府的,当然也属上门办筵席无疑了。

没有回复帖子
 
表情
插入
上传
内容
  请注意:本论坛设置游客不能发帖子。回复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