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注册会员 登陆论坛 搜索帖子 最新帖子 最热帖子 风数文化 真亮心情 陆新瑾诗歌
 
论坛首页某某某佳作 → 当前帖子
 
题目:裘新民:读胡中行老师的一首《咏荷》 回复: 0 浏览: 1137
^_^!
表情: 作者:qxm 时间 2021-9-1 8:29:15 序号:8167
 
  读胡中行老师的一首《咏荷》

裘新民/文


咏荷诗,古往今来,是何其多也。历来咏物诗的特点,总爱把所吟咏的对象想象得高大上,以穷尽无限想象的余地,创造一番新的高度,引起某种共鸣或赏识。以咏荷一类观之,也莫能外。

如白居易写荷,自有一番豪气:“叶展影翻当砌月, 花开香散入帘风。不如种在天池上, 犹胜生于野水中。”这是要把荷花栽到天池上去,供天庭上的神仙们把玩了。

陆龟蒙也是这个意思:“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见, 月晓风清欲堕时。”似乎觉得荷花在人间不受待见,必须到天上另寻一块园地。

当然,天上的事情很难说,直接把颂词写到皇家领地还是比较现实的。如包何,就写得明白,颂得亲切:“一人理国致升平,万物呈祥助圣明。天上河从阙下过,江南花向殿前生。”题为《阙下芙蓉》,也是触景生情,自然而然。

而胡中行老师的这首《咏荷》,却是另辟蹊径。胡老师的《咏荷》是这样写的:

此生羞入帝王家,动听雌风静听蛙。
之子于归临汉广,伊人在水伴蒹葭。
亭亭不与蔓枝累,嫋嫋偏收日月华。
周后鲜闻同好者,倾城竞赏牡丹花。

说另辟蹊径,从第一联开始,就与以往的咏荷不一样。拟人化的书写,既写了荷的志向趣味,又写了荷的生存状态。不一样在“羞入帝王家”,这是何等的开阔豁达,何等的清白自守,写出了对“荷”这一所吟咏物在人间的特定认知。世间的花朵,有孤傲如梅花,有富贵如牡丹,有雪里芬芳的雪莲,有一现即逝的昙花。而荷花,若在江南,凡有湖泊处,大抵栽有荷花的。《诗经》中就有 “山有扶苏,隰与荷花”、“彼泽之陂,有蒲有荷”等描写。

荷的果实和根,即莲子与藕可以食用,而且甘甜清香,味美可口。如今,虽城管凶猛,但一些僻街陋巷也偶见卖莲蓬的摊子,萝筐里碧绿生青的莲蓬,尤其惹小孩儿的喜欢,剥一颗绿油油的莲子放入口中慢嚼,既刻清香满嘴。至于藕,一般小菜场都有卖,清炒、熬汤、面拖、油炸,吃法各具风味,也可以磨成粉做成羹食用的,又是一种美味。

收获时节,乘船在满荡的莲叶里摘莲蓬,下到泥泞的水底挖藕,又是一番景色。这些都是讨生活的人的作业,也满满地饱含生活的乐趣。汉乐府《采莲曲》写道“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民间年画,也采用“连(莲)贵子”、“连(莲)年有余(鱼)”等荷花吉祥图案,表达人们的愿望。在建筑装饰、雕塑工艺及生活器皿上,荷花叶是常用的图案纹饰和造型之一。甚至倡导和合文化、和谐文化,也以荷的图案来谐音“和”字。

过往的咏荷一类,写景状物的多。即使是拟人,也拟个神仙美人,也是要到皇家去的。“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温庭筠)“水宫仙子斗红妆,轻步凌波踏明镜。”(张文潜)“只应舞彻霓裳曲,宫女三千下广寒。” (杨公远)“晓开一朵烟波上,似画真妇出浴时。”(杜衍)“恰似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杨万里)

素描写法的如“田田八九叶, 散点绿池初。 嫩碧才平水, 圆阴已蔽鱼。浮萍遮不合, 弱荇绕犹疏。 半在春波底, 芳心卷未舒。”(李群玉)。浓艳点的如:“刺茎澹荡碧 花片参差红 吴歌秋水冷,湘庙夜云空。浓艳香露里,美人清镜中。南楼未归容,一夕练塘东。”(温庭筠)。田田叶、未归容,都算有情有义。

以荷花来表达境遇,表达心迹的,如:“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卢照邻)。“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弘执恭)。文人笔调,似多适合此类方法,所谓“览物若有叹,谁者知我心。”大抵如此而已。

也有借荷花表达怜香惜玉之情的,如这一首:“影敧晴浪势敧烟,恨态缄言日抵年。轻雾晓和香积饭,片红时堕化人船。人间有笔应难画,雨后无尘更好怜。何限断肠名不得,倚风娇情醉腰偏。”(崔橹)这也是一般文人雅士的情趣,以此表达其泛爱之心。

但胡老师这首《咏荷》诗中的形象,是平民化了的一个形象。

“此生羞入帝王家,动听雌风静听蛙。”一个“羞”字,是不耻也。读书人的操守,过去曾有过什么“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一说,此诗中强调了“羞入”,其志向趣味已经十分明显。接着是荷花在人间沐风听蛙、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就是那么的自在。

“之子于归临汉广,伊人在水伴蒹葭。”颔联两句,取《诗经》中的两个典故,化而用之,典雅自然,各得其所。“亭亭不与蔓枝累,嫋嫋偏收日月华。”颈联两句,形象地表现了荷花的外形和内在,“亭亭”一句,从周敦颐《爱莲说》而化出:“不蔓不枝”、“亭亭净植”。“嫋嫋”一句,似从左思《吴都赋》处来:“蔼蔼翠幄,嫋嫋素女。”日月,当然指太阳和月亮,《易•离》:“日月丽乎天,百穀草木丽乎土。” 丽乎土的荷花吸收丽乎天的日月精华,是得其感应吧。

“周后鲜闻同好者,倾城竞赏牡丹花。”尾联之感叹或大于写实。周,当然指周敦颐,周敦颐说他爱莲花,是表明他对价值的坚守和追求。他在《爱莲说》通过世人对三种植物的喜爱,喻示了三种人生价值的选择。“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纵观当今媒体宣传或街谈巷议,所谓成功人士都是大富大贵者,哪有君子什么事。当今能够吆五喝六的,不是当官的,就是有钱的,不是老板,就是明星。所以作者,也即胡老师要感叹“倾城竞赏牡丹花”了。

那君子在哪里呢?不由想起新诗刚入中国时,胡适之号召几个同仁响应一下,沈尹默于是写了一首《月夜》。“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既不贬低大树,也不依附大树,更没有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想法,这应该就是君子的写照了。后来舒婷的《致橡树》,如果从文本及文学史看,当是《月夜》的延展

因濂溪故,将咏荷与抒发个人情怀相结合的,借写周敦颐而明己不蔓不枝志趣的,宋代倒有个释文珦,其诗是这么写的:“酣红腻绿三千顷,总是波神变化成。出自淤泥元不染,开於玉井旧知名。暑天胜似凉天好,叶气过於花气清。何事濂溪偏爱此,为他枝蔓不曾生。”

“为他枝蔓不曾生”一句,便有释家的意趣在了。忽然想到,胡老师也好佛。是否如今的君子,都皈依了佛。

文章本来到此已经结束。但皆知,有画蛇添足、狗尾续貂一类的成语,因此也往往教人见识此般风格。因胡老师的这首《咏荷》,也写了几个小东西,尚不知归于蛇足还是狗尾,还请见教。

先是步胡老师诗的韵,咏周敦颐。

君到衡阳舅父家,且观菡萏且听蛙。
参经肯悟娥眉月,入仕安为倚玉葭。
不染淤泥持净植,偏因草木论风华。
庐山峰下濂溪水,抬眼低头共一花。

又是《江南好•咏荷》几首:

晴荷

新晴里,
顾村赏荷来。
万里韶光乘日色,
满池绿叶衬花开,
处处竞芳菲。

风荷

风且住,
欲住又飘摇。
绿意凭风舒更卷,
红妆波上动如飘,
个个比妖娆。

雨荷

潇潇雨,
粒粒落清塘。
细露纷纷同聚会,
花香阵阵过沧浪,
湿雾染衣裳。

新荷

尖尖角,
出水正含苞。
嫩色新红波绿里,
娉婷犹带几分娇,
一笑对丹霄。

采莲

采莲去,
荡桨水中央。
喜看舟中莲子满,
人间到处溢清香,
歌子唱家乡。

打住打住。

没有回复帖子
 
表情
插入
上传
内容
  请注意:本论坛设置游客不能发帖子。回复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