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语花香里 诗情多如许 裘新民/文 今年春天早早地就到来了。记得还在立春时节,花儿们已迫不及待地争相绽放,许多微信群里大家也争相发花开的照片,发写花的诗行,发唱花的曲子——与去年这个时候花开无人赏的惨淡比真是别一幅图景了。 前几日,诗人沙柳发来几首诗,说让看看。拜读之后,顿觉周遭春意更盎然了——拜读沙柳这几首诗之前,还在猜度沙柳会写怎样的题材、会造怎样的意象、会用怎样的词句——拜读之后,忽然觉得,似乎是为迎合着这春来的节拍,沙柳笔下几乎都是春的意象,花鸟风水曲,芬芳处处在。 沙柳的诗,共11首,其中有5首是一组。看诗的题目——《春天里沂河边的花儿》《沂蒙山上的杜鹃花》《沂河清沂水长》《在黎明时听曲》《孟良崮飞起的鸟儿》,这是一组。另外还有《办公室的绿萝》《鹰》《赶雪》《正午素描》《翡翠湖的蓝》《天气》等。除了其中的一首《赶雪》,都是鸟语花香风生水起的气象。即使是写沂蒙山,写历史的壮举英灵的伟岸英雄的情结,也是映衬在风景如画里,就如《春天里沂河边的花儿》里所写的:“这些小花儿开得如此认真”。 读沙柳的这些诗,觉得作者对写作的把握是有清晰的一以贯之的脉络的,尤其是组诗《沂河清沂水长》,意象描述气韵是经过精心营造安排的,遣字造句都为诗的主题确立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大体上,拜读之后又这几方面感受。 一是借助意象的精心营造突出诗的旨意。比如《春天里沂河边的花儿》,诗人描绘英雄们的亮光,借助的是沂河边小小的花儿。 如: “当年那些血洒疆场那些壮举 都来自沂河水畔这些柔软的草根” 如: “灯光映照河影 每一颗都有高空的星子 闪烁在暗夜里 那是英雄的光亮” 如 “这些小花儿开得如此认真 不顾风不顾雨不顾北方的硬 毫无顾忌 就像当年的英灵” 如此,花儿的形象突出了,作者在此再作推展—— “一种虔诚牢牢地抓住我 好像花儿抓住了春风 又好像恰被春风捕捉” 很多时候,说到沂蒙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红嫂,想起沂蒙六姐妹,想起沂蒙山小调,想起王沂东的画,想起支前大军河和独轮车,而作者在他的诗中,独具匠心地以“花儿”这一意象,来写英雄形象,叫人由衷地赞叹。 在《沂蒙山上的杜鹃花》,花又被诗人通过不同的运用手法,通过角色的转换,或为主角,或为铺垫,来突出诗的主旨: “开在沂河的杜鹃分外红艳 沂蒙山的故事是花事的主角” “艳红、纯青,这种色彩 一层层飘荡 满山岗” “那些绿叶那些红花 如三千里急急赶来的兵马” 当然,诗人也写到红嫂,写到沂蒙六姐妹。在《孟良崮飞起的鸟儿》中,诗人回顾历史,没有直接写烽火连天的战事,但却又让人联想到历史中的那些往事,没有去展开往事中的具体故事情节遭遇,而是借助鸟或花的形象,来赞美那些值得纪念的人间的美好。比如张开翅膀的鸟,在诗人眼里,成为了一种信念、一种纪念,同时诗人还要栽植些花朵: “起飞的也许是红嫂的前身 而今归宿成一种纪念 起飞的也许是沂蒙六姐妹 而今凝结成一种信念 我打开心灵的窗 让这些起飞的鸟儿飞进来 我栽植些花朵 明亮人间道途 明亮百姓晨光” 再比如,几首诗中,风的立意也为诗的立意起到了醒目、提升、强调的作用。 如:《春天里沂河边的花儿》里,开头的一句:“风 直面吹过来已经很软”,与之对应的,是到诗的中间,“不顾风不顾雨不顾北方的硬”,就突出了花儿,突出了这些柔软的草根,使之形象更为鲜明。
又比如,再《沂蒙山上的杜鹃花》中,作者所见所感所思,又对自己有所问:“有一种迸裂的疼,此刻/我来拥抱你是想拥有什么/想拿走什么/或是想救赎什么/”,随后,作者给出的答案跃然纸上:“从大青山拂过来的风/那么不经意就吹开了/我的心结”,那大青山的风,也正是诗中所描写的“与包围而来的英灵交流”。 还比如,在《天气》一诗中,诗人写风:“只有风 只有风能稍微给天换个脸”,这是对风的力量的喻示,也是对其他具有风的力量的事物的的喻示。虽然诗人写的是风,但另有寄托:“多像你承诺将来吹走我头顶上的乌云”,到此,风的形象,自然而然的不仅仅是“风”了。但希望,还是在风,因为寄托所在便是希望所在:“风是唯一的动力/移开你的脸换一张脸/日月仍然升起 仍然可以同辉映”。这时,风已经完全不是自然界的风了,但诗人还是凭借风的形象,进一步将诗推往高潮:“好风给力吧/吹走浮云吹来一片好运气”。诗人在此,用祈使作结,仍在希望。整首诗,旨趣也明了了。——只是结尾似乎句子有点随意,很容易让人想到《红楼梦》里的那句诗。 《赶雪》一首诗,则是通过“雪”的场景的描绘,给人展现了一幅纯白的画面。整首诗如下:
一路迷漫 羊皮大衣裹住了马蹄 裹住了咩咩羊的羊群 裹住了所有色彩铺一地纯白 阿不列孜大叔赶着 巩朶斯草原的冬雪 纯白纯白的雪呦 纷纷扬扬 下山了 这首诗,写得简练、形象、真切,仿佛如在眼前。整个场景,全是白的,干净又透明。羊皮大衣是白的,在纷纷扬扬中浑然一片,诗用人夸张地手法,接连三个“裹住”,把纯白展现开来。到第二节,终于写到雪了。从第一节的人物的形象,写道“阿不列孜大叔赶着/巩朶斯草原的冬雪”,豁然开朗起来。“赶着”“冬雪”,切中了诗题,丰富了诗意。最又意思的是结尾几句,“纯白纯白的雪呦/纷纷扬扬/下山了”,画面动感极强,“雪”“白”给人的印象深刻,也完美为整首诗做了一个收尾。 二是借助想象的丰富性使形象更加鲜明。比如前面曾提到的,“闪烁在暗夜里/那是英雄的光亮”、“起飞的也许是红嫂的前身”、“起飞的也许是沂蒙六姐妹”“那些绿叶那些红花/如三千里急急赶来的兵马”。
在《沂蒙山上的杜鹃花》里,有怎么几句: 开在沂河的杜鹃分外红艳 沂蒙山的故事是花事的主角 我很容易误认为那不少花 那是某个英雄的魂 而在《沂河清沂水长》里,也有这么几句: 这水,有一种信仰 在里面流淌 那些血性的英雄 划破的脉管 洒在河中心 映照成火烧云 英雄的故事,英雄的血性,英雄的魂,诗人想象成沂河水,想象成杜鹃花,就会产生更深刻的印象。英雄生于斯长于斯的沂河畔、英雄成长地方的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在诗中成为诗人的形象,更丰富了诗的内涵。 再如《绿萝》: 置于桌上 一叶叶三角帆 这是冲浪的一部分 办公室其实也是有只船 航行再世界地图里 这是写《绿萝》的叶子。写它的根须,是这样的: 盘根的底部 形成巨大的风云漩涡 给了三角帆杨帆的理由 不仅形象,还要落实,还说是有理由的。如此,就赋予绿萝更多的含义,也为诗人推助诗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了可能。 再如《鹰》中,诗人叙述角度,是高空俯视的角度,也就是鹰的角度:
初春是最艰苦的岁月 前方是太阳后面是月亮 日月同在 看,视野多么宽阔,因为飞得高,可以看道日月同在。而高速公路,再鹰的眼中什么呢,诗人写道: 如带子捆扎着草原 虽然是初春,但鹰已经看到了前景: 在高处 他看到夏天正云集赶来 夏天之后有丰盛的秋季 希望 就在那里 如此层分缕析,步步演绎,就为说明诗人如何借助想象,把诗一步步推向他所期望的境域,达到他所建构的高度。 顺便说一句,这首诗的第一句,很容易诗人想到艾略特的一句诗,这样的使用不为不妥,可能还会有让人产生更丰富的联想。再顺便提一句,有时候,直接使用成句,展开或演绎,也会有意想不到的的收获。如诗人黄晓华的《四月是最残忍的》《四月》。 三是想借题发挥说说如何由诗的趣味性映照生活的趣味性。那首《赶雪》诗,其实趣味性是很丰富的,只是表现得不少很明显。《绿萝》《天气》两首,趣味明显增加了。而《正午素描》里,则带着满满趣味性,有生活的随意,又有人生的含蓄。诗中写道:
没有人在意 我的同学网名叫张老头的 心思正浮在鱼漂上 也没有人在意 我昨天放生的鱼 正咬着我同学张老头的钓上 风轻轻地吹 正午的阳光那么随意 照在我们身上 诗共6节,这是后3节。这几节,诗人写到“我昨天放生的鱼/正咬着我同学张老头的钓上”,就掉头一转,没有延续着话题写下去,而是去写“风轻轻地吹/正午的阳光那么随意/照在我们身上”,这种安排,显出作者安排的巧妙、裁剪的恰到好处,不落墨处正却又有更多遐思的余地。 这是很有趣味的一首诗。一个“浮”字,用得别开生面又如其分,一句“我昨天放生的鱼/正咬着我同学张老头的钓上”把生存中的无限可能性压缩到这样一个画面里,也是需要生活阅历河人生思考的。 还是说诗的趣味性吧。如何映照生活,不说也罢. 限于时间,就写这些。 2021年3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