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注册会员 登陆论坛 搜索帖子 最新帖子 最热帖子 风数文化 真亮心情 陆新瑾诗歌
 
论坛首页某某某佳作 → 当前帖子
 
题目:裘新民:我喜欢实验性的东西 回复: 0 浏览: 1140
^_^!
表情: 作者:qxm 时间 2021-9-3 12:05:57 序号:8177
 
  我喜欢实验性的东西

裘新民/文


宗月的这首组诗(《洋葱记》),脑子里就闪出两句话,一句是“耳目一新”,一句是“若有所失”。

一、耳目一新

所谓“耳目一新”,是说这组诗的实验性带给自己的愉悦。已经有时间没有读到这样的诗歌了,如果追溯一下新时期以来的诗歌——因为说起诗歌的实验性,公开出版物上,是从新时期发端的——就个人的阅读经验来说,这种实验性就包括江河的《太阳和它的反光》、舒婷的《会唱歌的鸢尾花》、翟永明的《静安庄》、或还有杨练的《 》等,而宗月的这一首组《洋葱记》,确实地延续了这种实验性。
值得庆幸的是,宗月找到了他的诗的主体——洋葱,通过洋葱这一对象物,来发现或构造一个他认可的世界。当然,读完全诗,可以发现,它的内容不局限于洋葱这一形象,它是以一种意象来展现情绪的多种表达,使作品与作者的情绪相融合。从对洋葱的阅读过程中,读者可以体会到作者对自身某一种经历的体验与感悟。(当然,有几节诗,似乎与洋葱隔离,或者说看不到洋葱这一“象”的存在,虽然不能说与全诗没有连贯承接——比如,潜在的,但感觉上还是有游离的。)
说对洋葱一诗的阅读过程,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某种体验与感悟,这与一些美学家的意见不谋而合,有人说,“在所有表现中我们都可以区分出两种不同的东西,第一种是真实呈现的东西,如字、词、形象以及各种具有表现力的事物;第二种是它暗示的东西,如深刻的思想、情感等在心中唤起的意象,以及被表现的其他事物等。”(桑特耶纳《美感》)至于作者所暗示的,读者只能通过自己的经验去理解,古人说,诗无达诂,或是这个意思。如果真有什么本事——有些读者喜欢追究本事,以为那是作品的真相,是理解作品的线索——那是作者自己的事了。
当然,这组诗的实验性,还是在于它的语言。诗中的语言概括、凝练、抽象,几乎都达到一个高度,它的连续性与暗示性,也得到充分张扬。还有,就是对词的运用上,表现出了极大的自由度,这种自由与作者对词与词性的把握是不可分的。比如,当读到第四节时,连续11个表示第一人称单数的词并列在一起,叫人不得不感叹作者的大胆,它不掩饰,却不拖泥带水,而且还恰如其分。其实类似的句子,在第一节中已经有了,只是第四节中使用的更彻底,一而再,再而三,层层递进。这样的句式,在杨炼、于坚、甚至陈东东等人的诗中也有体现。假如再早,还可追溯到我国早期象征派诗人的创作。总之,《洋葱记》在语言上的实验性,实在妙不可言。
再说句有点离题的话,读本诗的第一节,忽然想起纪弦的一首《狼的独白》,为方便参考,摘录如下:
我乃旷野里独来独往的一匹狼。
不是先知,没有半个字的叹息。
而恒以数声凄厉已极之长嗥
摇撼彼空无一物之天地,
使天地战栗如同发了疟疾;
并刮起凉风飒飒的,飒飒飒飒的:
这就是一种过瘾。
区别在于,《狼的独白》是完整的一首诗,而《洋葱记》第一节是整首诗的发端,只是破题。

二、若有所失

所谓“若有所失”,是将自己的诗歌创作,在对整体性的理解上,比照宗月的这组《洋葱记》,而引发的感慨。
虽然早许多年,就已经读过罗兰·巴特有关现代诗歌的几句话,他说:“自然本性在现代诗歌中变成了由相互关联的可怕客体组成的一种不连续性……。” 《存在诗歌写作吗?》但是自己在写作中,往往不自觉地在强调连续性。
比如,很多时候,自己在创作中,总想在诗中(尤其是长诗)把一件事情(或情感的由来)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却因此忽略了概括,忽略了凝练,忽略了词的独立,忽略了意象的扩张,结果往往成了散文分行的句式,失去了诗的本体性,也失去了诗的节奏感。往往越想表达,越辞不达意。
许多时候,感觉到的东西,还必须在实践中加强感悟。作为一个诗歌写作者,就个人感觉及写作体会而言,宗月的这组《洋葱记》,无疑是一个极好的参照。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应是读《洋葱记》带给自己的收益。

没有回复帖子
 
表情
插入
上传
内容
  请注意:本论坛设置游客不能发帖子。回复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