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注册会员 登陆论坛 搜索帖子 最新帖子 最热帖子 风数文化 真亮心情 陆新瑾诗歌
 
论坛首页某某某佳作 → 当前帖子
 
题目:龙游茗:《寄庐梦痕——刘衍文教授学术思想辨踪》 回复: 0 浏览: 485
^_^!
表情: 作者:龙游茗 时间 2023-9-2 10:20:24 序号:8222
 
  寄庐梦痕——刘衍文教授学术思想辨踪

撰文/龙游茗

一夕轻雷,倾落万丝。

晨起,骤雨初歇。雨后的浙西龙游,水软山温,空气清新如洗;远峰近渚,覆盖着绿意葱茏的树木和植被,幽深葳蕤,苍翠欲滴;杈桠枝叶上,宿雨的水滴垂珠般地悬挂,在风中摇摇欲坠。

时值盛夏。古城雨霁,空濛如诗,仿佛蕴藏着诉之不尽的人文底蕴。此地是现代作家郁达夫在《仙霞记险》等浙西游记中提到的南宗孔庙“地传洙、泗溪争出”的衢州左近;是我国南方孔孟文化的发源地和祭孔圣殿,是一个弥漫着浓郁传统文化的历史名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龙游古称姑蔑,是春秋战国时期附属于越国的蕞尔小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栁宗元诗中的“百越文身地”之一,其郡治覆盖今天的兰溪、遂昌以及金华和江西玉山的一部分;而国都却在龙游,其规模之大,被推崇为“古越第二大古都”。

楚灭越、秦灭楚后,秦王政于姑蔑之地设太末县,县治在今天的浙江省龙游巿;所辖涵盖今天浙江省衢州市的柯城区、衢江区、江山巿、常山县、开化县和丽水市的遂昌县全境,以及金华市婺城区的一小部分、乃至江西省玉山县和广丰县的境内一角。降至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于梁武帝天监六年,一度鞅掌太末,任县令之职,史载其在任内“政有清绩”。

龙游古城处处弥漫着岁月的凝重与沧桑,把历史的悠悠过往和人文的历历沉潜皆包孕于其间。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被重新发现的“龙游石窟”,其规模、其工艺鬼斧神工,集古代人文、艺术、军事、文化、工程于一体,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和千古难解之谜。

一宿经雨,晨兴推窗,四围山色中,奔流溪涧里,我于啁啾的鸟鸣声中,接奉了上海古籍出版社不远千里、自上海邮寄而来的《寄庐梦痕——刘衍文教授学术思想辨踪》的清样和样书。原籍龙游的刘衍文先生,早年闻道、授业、解惑于龙游籍国学大儒余绍宋,后执教鞭于国家985高校名庠——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以古代文论研究享誉学界,著作等身;是被国学大师钱钟书称誉的国内为数不多的博学鸿儒,并长期担任上海巿高等院校师資“教授级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的终审评委。

刘衍文先生以101岁高龄、于2021年8月17日跨鹤西行;今年是他谢世一周年祭。刘衍文先生的哲嗣、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刘永翔,刘衍文先生的高足、著名文史学者钱汉东教授为弘扬和传承刘衍文先生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特纂辑刘衍文先生生前回忆其治学、问学经历,记录其学术求索甘苦和以文会友、转益多师的遗文,以及其桑梓乡贤、学界同仁和门生弟子的回忆文章,裒为一集,字字珠玑,蔚为大观。由此不难窥见刘衍文先生学术思想的形成轨迹和发展脉络,并从一个侧面映射了传统国学近百年来渊源有自的沿革与演变,对后继学人的治学问途当不无裨益。

一宵雨注,山涧溪流分外欢忭;我在潺湲的溪流声中,迫不及待地打开这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书稿。那一篇篇记录着刘衍文先生治学、问学和学术求索的轨迹,闪烁着学术思想火花的结撰至思之作,不啻打开了一个关于龙游的历史和人文的邃远记忆,打开了一代龙游学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思想宝库。摩挲着这散溢着油墨清香的书页,我的思绪瞬间仿佛随着汨汨的流水声,穿越了时光、穿越了历史,重逢了一代学者往昔的陈年流光。

《寄庐梦痕》的书名一半来自于刘衍文先生的斋号“寄庐”,另一半来自于他的诗集《春梦留痕诗稿》。宋代大文豪苏轼是刘衍文先生毕生景仰和研究的对象。苏轼的名句:“寄蜉蝣于天地”,恐怕是刘衍文先生斋名的出典和来源之一。“寄庐”者,寄居栖息之地也。刘衍文先生是浙江龙游的世家子弟,世居龙游,桑梓情深;上海不过是他工作、学习、著述、教书、育人的寄居地而已!如果从广义的角度来诠释,刘衍文先生和苏东坡一样,都不过是寄居在天地间的渺小“蜉蝣”而已!苏东坡一生蹭蹬,命运多舛;贬谪昌化时,行歌田间,遇一老妇云:“学士昔日富贵,一场春梦耳!”刘衍文先生的诗集以“春梦留痕”命名,殆寓有深意欤?这本纪念文集的书名,正是像八股文截搭题一般地截搭了刘衍文先生的斋名和书名,似乎也隐喻了刘衍文先生的一生遭际。

展卷细读,《寄庐梦痕——刘衍文教授学术思想辨踪》一书共分四大部分:

一,“世纪回眸留晚睛”。从百岁高龄的刘衍文先生已刊和未刊书稿中,纂辑其晚晴之年回首当年求学问学、访书访师的学术经历,从而钩勒出一代龙游学人“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求索精神。其中回忆另一位龙游籍国学大儒余绍宋先生的鸿篇长文,頗有俾益于史乘,更具史料价值。

二,“学界时彦论寄庐”。纂辑刘衍文先生同时代学人或谊兼师友的学界硕彦钱钟书、吴中杰、杨明、张寅彭、胡中行、张冰隅、王培军……以及旅居澳大利亚的海外学人何丹尼先生的来往信件和回忆文章。他们从各个不同的视角探究刘衍文先生学术思想的要旨和博学缜密的学术体系,从理论的高度上厘析和思考刘衍文学术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三,“桑梓乡贤仰硕望”。龙游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刘衍文先生乡梓情深,晚年数度应邀返乡,为振兴家乡的文化事业出谋献策,覃精竭虑,贡献良多。桑梓乡贤頗有撰文论及其道德文章,回忆其音容笑貌、行为举止者;从中似可窥见一代学人感恩乡梓的一往情深。

四,“受业门生感绛帐”。刘衍文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著书育才,桃李满天下,门生遍东南。掇其要者:著名文史学者、田野考古专家、作家、书法家钱汉东,灯谜专家、汉语大辞典出版社编审江更生,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丁如明、聂世美,上海《解放日报》主任记者端木复、储有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顾伟列,上海巿复兴高级中学特级教师、语文教研组长倪正明等,从他们的回忆文章中,我们看到了一位诲人不倦、爱才若渇的严师、诤师和良师。

读罢《寄庐梦痕——刘衍文教授学术思想辨踪》,掩卷静思我从书页中感受到的历史与知识的深沉积淀:我的眼前仿佛闪耀着一位知识渊博的智叟形象。他皓首童颜,在霏霏夏雨中行吟衢江、灵江之畔,以满腹的经纶,在对中国古代文论不倦的求索中,编织出一个又一个缠绵的春梦,给我们留下饱经学术探究之风霜的痕迹和辙印,是后辈学人值得继承的宝贵财富。

《寄庐梦痕——刘衍文教授学术思想辨踪》一书的编纂审订工作既竣,付梓印订在即;主编、全球钱氏宗亲会会长、刘衍文教授的入室弟子钱汉东教授,嘱我以乡梓鞅掌的身份撰一弁言;赅汗之余,不胜惶恐,爰不揣谫陋,谨以此文略具编纂缘起,并对我敬仰的乡贤先辈谨致祝祷,兼求教正于大雅君子方家!

序文撰就,已是向晚时分,“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我停下手中的键盘,俯窗远眺,山城新貌,尽收眼底。我想起了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一句名言:“他和他那一代人,就走在和我这一代人的前头;我们分别抵达了历史经验的现场。”

古姑蔑国、古太末县已矣!今天的龙游,正以崭新的姿态,矫健的步伐,奔向无比灿烂的明天!

油画:雨后浙西 姚志伟/作

没有回复帖子
 
表情
插入
上传
内容
  请注意:本论坛设置游客不能发帖子。回复帖子